買房「搬運」術?用台灣舊房到海外置產 

房子也能是一種理財工具!在這波房地產多頭期間,因房地產價值大漲,不少持有房屋的屋主,藉由房屋增值,以增貸方式貸款出現金,再投入購買預售屋等產品,利用快速週轉方式累積財富,不過隨著國內房地產價格難再漲,國外標的吸引了投資客目光,複製以往模式,利用台灣低利貸款,再到海外置產。

2008年金融海嘯後房屋貸款利率僅1~2%之間,甚至不限制是否為多屋族,都可申請寬限期,前3年繳息不繳本金,此時「房屋」更成為有利的理財工具,透多超低利率將房屋增貸,增貸金額再投入購買可分2~3年繳納的預售屋,期間房價大漲,很快便可換約轉手。 但可惜,目前台灣房市受限換約查稅、建案短期轉手不易、奢侈稅限制等,難再靠小額資金槓桿操作。而這樣的模式,卻已經複製在東南亞地區的海外置產行為上面了,因為台灣房貸利率2%仍低於柬埔寨9%至11%,也比日本的3%、澳洲4.5%利率低,因此利用台灣住宅低利貸款、現金買海外房產,也成為現在赴海外投資的顯學。 資深代書表示,央行主要是限縮新承作貸款,因房屋增貸會比一般新貸款來得容易,也不少人是利用房屋修繕名義貸款,利率甚至有機會比照一般房貸,但投資者還是得留意槓桿操作及海外預售案的投資風險,免得台灣貸款、海外房產出問題,最後落得兩頭空。